「清朝历史事件」清朝历史事件顺序

体育正文 139 0

清朝历史事件

清朝历史事件顺序

清朝初年的历史故事,急!

1771年1月(清乾隆三十五年),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率领下分三路,赶畜群携辎重浩浩荡荡踏上了归国的艰苦历程。渥巴锡原计划待伏尔加河结冰后启程,但计划为沙俄察觉,于是提前执行。由于河水未结冰,伏尔加河西岸一万余部众未能东归,后来成为卡尔梅克人,建立了俄罗斯联邦内的卡尔梅克共和国。当时东岸约三万户、17万人,他们都离开了生活了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为了表决心,临走时将所有宫殿、村落付之一炬。 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二世得知立即派出哥萨克骑兵追击,并指使沿途哈萨克人出兵阻击。一路上,土尔扈特人歼灭俄国的驻军及增援部队,摧毁俄国的要塞,穿过冰封的乌拉尔河,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将追击的俄军远远抛在了后面。除了战斗伤亡,饥饿和疾病也造成损失:穿过哈萨克草原、绕巴尔喀什湖南端入中国境内哈萨克地界,伊犁将军伊勒图命令哈萨克人不准渥巴锡通过其地。渥巴锡转道沙喇伯可,又遭到布鲁特(柯尔克孜人)的进攻,不得已北上戈壁。由于水草匮乏,牲畜倒毙,人们只能步行,又因食用病畜血肉而瘟疫缠身。“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瘟疫大作”。此时渥巴锡得知清军已严加防备,且己方人畜死亡过半,无力攻占伊犁,于是在清军常设卡伦以外徘徊。伊勒图遣使存问其来意,渥巴锡与众台吉、喇嘛商议数日后,决定献其祖上所受之明朝永乐八年汉篆敕封玉印等物,以示前来投诚之意。,其部众抵达新疆伊犁,回到他们称为的“太阳升起的地方”,据载,当初出发的17万人中,“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伊勒图报朝廷后,乾隆皇帝命驻乌什的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安抚土尔扈特。朝廷拨白银二十万两及粮草、牛羊、棉布等赈济土尔扈特部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渥巴锡赴热河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被封为“旧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世袭罔替。乾隆皇帝赞其“诚心归顺,甚属可嘉”,并“赐予封爵,以示渥泽”;同时在御制诗中表明了处理土尔扈特问题的态度:“弗受将为盗,俾安皆我民”。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清朝初年的历史故事,急!

清朝大事件

清朝Qing Dynasty(1636年—1912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族贵族建立。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 年,定都北京 所以政权建立(后金)是280年十二帝建立清是是 276十二帝 (努尔哈赤追封)一般算这个成为全国政权是 268 十帝十二帝1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 天命 1616年~1626年 太祖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追尊) 福陵2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 天聪 崇德 1626年~1643年 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昭陵3 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 顺治 1643年~1661年 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孝陵4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康熙 1661年~1722年 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景陵5 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 雍正 1722年~1735年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泰陵6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乾隆 1735年~1795年 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裕陵7 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 嘉庆 1796年~1820年 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昌陵8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 道光 1820年~1850年 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慕陵9 爱新觉罗·奕詝(1830—1861) 咸丰 1850年~1861年 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定陵10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 祺祥 同治 1861年~1875年 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惠陵11 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 光绪 1875年~1908年 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崇陵 12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
郑成功后代郑经手里收复台湾 康熙三征葛尔丹收复西北 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闭关锁国
清朝大事件

收集中国清朝"耻辱"与强大的各三件历史事件

清朝三大耻辱事件: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95年签《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清朝三大强大事件:康熙帝领导雅克萨反击战取得胜利;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外蒙古地区。
收集中国清朝

史前 明清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明清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1368年 明朝建立——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史前 明清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清朝历史人物和事件

清朝(1644年—1911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满姓爱新觉罗。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都城为赫图阿拉(又名兴京、赫图阿喇、黑秃阿喇、黑图阿拉,满语“横岗”之意。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公社老城)。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后金政权的建立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一直居住在今中国东北。和中原地区的汉族以及蒙古族和朝鲜族关系甚密。而直至明朝洪武时,由于蒙古族的残余势力被明朝压制,于是明朝在东北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南迁后,建州部与中原地区来往更为密切,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八旗制度随即建立,而此时正是努尔哈赤担任建州部首领。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清军入关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征服了全中国。▲康雍乾盛世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但这个所谓盛世仍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加上民族压迫、封建集权、闭关锁国的落后政治制度,为日后中国的衰弱埋下了隐患。与此同时,欧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阶段,并在全球范围殖民扩张,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迅速超越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使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统治者也失去了早期那锐意进取的精神,腐败,僵化,自卑。人民负担沉重,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革新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等,试图革新图强,但始终未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帝制统治。▲注:慈禧太后是清朝1861年—1908年实际执政者。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兰儿,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饮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清朝的皇后只有慈禧一开始就得到了22字谥号。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或末皇帝。2004年,清皇室家族后代已协商为溥仪追加谥号为愍帝,庙号为恭宗,但中国公众尚未普遍知道此事。
历史上的九龙夺嫡
清朝历史人物和事件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